“我用抽中的数字人民币红包买了菜。”家住深圳市宝安区的赵敏是近两轮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中的“幸运儿”。第一轮活动,她抽中了128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在开通...
20220709一课研究之依托云平台的“三段式”教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
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广西柳州市红光第二小学的桂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九组的学员,很高兴在“一课研究”的微信平台中与您相遇。
2
本期内容在哪些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选自《教学月刊》总第623期卷首语《数学与数学教育的“真善美”》
作者:葛素儿
展开全文
4
坚持阅读八分钟
依托云平台的“三段式”教学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个位、十位、百位的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上编排这部分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服务于生活。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有3个方面: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加深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一方面是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作些铺垫。
2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学习人民币并不是“零”起点,绝大部分都接触过人民币,比如过年时长辈给压岁钱,平时跟家长一起购物,或者有独自购物的经历。本人对所在班级 48 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内容为第一课时人民币的相关知识。结果显示,能辨认人民币的有 48人(100%),能正确看图计算总钱数的有30人(62.5%),进行大、小面值人民币互换的有 34 人(70.8%)。学生对于2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已经完全掌握,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有关人民币的生活经验。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
3
课前思考
(1)教材内容的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例1-例4小面额和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与认识人民币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整合为第一课时。例5、例6为第二课时,例7和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超市购物为第三课时,汇报课后实践购物记录和完成相关综合练习为第四课时。
(2)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教科书,我校校本研究《数学文化》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了生活,既有生活气息,又呈现出特有的数学文化味道。因此,本节课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渗透货币发展的历史和人民币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不仅能初步感受货币的价值,也能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数学创造智慧。
(3)教学时空的拓展。
对于围绕人民币学习展开系统活动,除了课堂中的购物和换币活动,还将布置孩子们课后跟家长一起查阅人民币的其他信息,如五套人民币的发展变化,人民币上不同花种的意义以及各国货币等知识,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4
教学目标
1. 通过购物和兑换人民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建立数感,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在学习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了解货币文化,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5
教学过程
依托云平台的“三段式”教学 ——“导学+ 研学+ 助学”,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助学,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前导学,铺垫新知。
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制作课件,录制视频,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并通过云平台推送至学生端。学生使用平板在云平台中随时随地领取学习任务,完成课前测试。前测内容为辨认现行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及看图计算总钱数。结果显示,能辨认各种常见面值的人民币的有 48人(100%),能正确看图计算总钱数的有30人(62.5%)。收集出错题目进行课中讲解。
(二)课中研学,互动讲评。
1.推送古代货币的发展史到云平台,让学生自主观看,引发学生对于学习人民币的兴趣。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不仅能初步感受货币的价值,也能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智慧。
2.推送平台学习任务,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同时,多样的分类方法不仅使课堂“活”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3.推送平台购物任务:一把直尺6角钱,怎么付款?学生通过在平台中操作付币和找补,明确1元=10角,1角=10分。再推送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沟通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与元角分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深化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4.教师通过云平台推送生活情境习题至学生平板,进行实时测试。测试内容为三个层次:(1)1元能买什么;(2)小面额换币;(3)大面额换币。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评。层层深入应用进率,培养数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助学,深化拓展。
1.学习情况讲评之后,推送拓展的学生微视频《人民币里藏着哪些风景》,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看似简单的钱币后面却蕴藏了如此多的信息,激发了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的积极情感。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在生活中找找人民币里还有哪些秘密,再推送至云平台学生端,大家共享学习成果。
5
赏一赏:钢琴中的数学学问
——节选自《数学文化读本》6年级下册 主编宋乃庆 李光树 孙卫红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审核:陈小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